由於古代醫療條件不發達,以及篡權、叛亂等原因,皇帝的平均壽命只有40歲左右,甚至還不如普通人活的時間長。一般都認為,清朝的乾隆皇帝,是古代最長壽的皇帝,89歲的時候才去世。但是,嚴格意義來說,曾有一位皇帝,活了104歲,他才是壽命最長的皇帝。
因此人太能活,所有兒子都先他死去,無奈之下,只能把皇位傳給孫子。在他死之前,怕自己的陵墓被盜,就採取了極為隱秘的埋葬方式。正是因為這樣,兩千多年來,其墓地一直沒有被發現,至今依舊成謎。
趙佗,秦朝恆山郡真定縣(今中國河北正定縣)人,二十來歲就開始從軍,因戰功卓著,很快得到了秦始皇的賞識,被提拔為將軍。公元前219年,秦始皇決定要將嶺南地區的百越之地給平了,就任命屠睢為主將,趙佗為副將,帶領五十萬秦軍出征嶺南。
因嶺南地理環境複雜,而秦兵基本是北方人,一時間適應不了這裡的環境。加上後勤補給供應不上,秦兵內部開始出現了問題,而當地人們的抵抗也相當頑強,主將屠睢還戰死沙場。在此危急時刻,秦始皇又任命任囂為主將,並且為了解決後勤補給問題,下令開鑿了靈渠。經過幾年的努力,嶺南地區被秦軍征服,納入了大秦版圖。
此後,秦始皇並未讓任囂、趙佗班師回朝,而是在番禺(今廣州)設南海郡治,所有秦兵也都留在此地,進行更好的管理。當時的南海郡治下面共有四個縣,因龍川地理位置和軍事價值都極其重要,趙佗就被任命為該縣的縣令。為了安撫當地人,趙佗採取了「和輯漢越」的政策,讓士兵與當地人結婚生子,促進了中原文化的傳播。
秦始皇駕崩後,次子胡亥繼承了皇位,不久後就爆發了陳勝吳廣起義。另外,項羽、劉邦等人也先後起兵反秦,中原陷入了混戰時期。南海郡尉任囂去世後,趙佗接替了他的職位,成了嶺南地區的一把手。但是,手握重兵的趙佗,卻沒有出兵挽救岌岌可危的秦朝,這一直令人不解。
有人認為,趙佗之所以沒有出兵,是因為秦始皇曾下過一道聖旨:「無論什麼時候,哪怕是秦朝面臨被滅的危險,嶺南的秦兵都不可以離開,以防此地脫離中華之版圖。」還有人認為,趙佗這樣做,是自己為了擁兵自重,壓根就不管秦朝死活。究竟是哪一種原因,至今仍眾說紛紜。
秦朝滅亡後,趙佗起兵兼并桂林郡和象郡,在當地漢越兩族士民的擁戴下,建立了以番禺為王都,占地千里的南越國,自稱「南越武王」。漢高祖劉邦建立漢朝後,遣使者來到了嶺南,勸說趙佗臣服於大漢王朝。權衡利弊後,趙佗接受了漢高祖賜給的南越王印綬,向漢朝稱臣納貢。
但是,漢高祖駕崩後,大權在握的呂后,卻不承認趙佗的地位,並派兵攻打嶺南。於是,趙佗一不做二不休,果斷宣布脫離漢朝,並自立為「南越武帝」,成為了皇帝。南越存在了93年,共有過5位皇帝,而趙佗自己則占據了大半的時間。公元前137年,104歲的趙佗病逝,因兒子都已死去,只能將皇位傳給孫子。
趙佗與其他皇帝一樣,非常熱衷於搜羅天下的寶物,並在死之前留下一道遺詔,讓孫子將他生前所搜集的奇珍異寶,全都埋入他的陵墓中。兩千多年來,很多摸金校尉都曾想找到趙佗的陵墓,將墓中的寶物據為己有,卻沒有一人成功。別說寶藏了,就連他的墓地都找不到。
上世紀八十年,無意間在廣州發現了一座古墓,考古專家火速趕到現場,認為它就是趙佗的陵墓。但是,經過專家研究發現,這座墓地的確屬於南越國皇帝的陵墓,但墓主人卻不是趙佗,而是他孫子趙昧。直到現在,趙佗的墓地究竟在那裡,依舊沒人知道。但我們要相信,在未來的某一天,專家一定能找到趙佗的陵墓,裡面的文物也將呈現在世人面前,你覺得呢?
鍾意就快D Share啦!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