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華爾街日報》財經編輯 Peter Landers 近日在北京試乘中國自動駕駛出租車 Robotaxi,體驗十分流暢。他指出,雖然美國自動駕駛出租車公司 Waymo 主導本土市場,但在海外擴張方面明顯落後於中國對手。日前百度蘿蔔快跑獲得阿布扎比首批全無人商業化運營許可,成為首個在中國以外地區啟動規模化全無人運營的中國 Robotaxi 服務。
體驗流暢如真人駕駛
Landers 試乘了兩輛中國自動駕駛出租車,其中一輛配備行政級座椅,並在前排乘客位置留出寬敞行李空間。車輛在北京街頭平穩行駛,靈活避開違章停車和違規轉彎的車輛,他很快便忘記是電腦程式在駕駛。Landers 表示,這項技術和乘車體驗總體上與 Waymo 運營的自動駕駛出租車類似。
在試乘文遠知行車輛時,自動駕駛系統展現出像人一樣的風險判斷能力。當車輛行駛在雙車道左道,右側有違停私家車且司機正開門下車時,系統輕點刹車但未停滯,待該人走向路邊後便加速超越違停車輛。
中國公司規模領先
在中國,3 家在納斯達克上市的公司百度、小馬智行和文遠知行,均已投放數百輛自動駕駛出租車,在無安全駕駛員情況下開展商業化付費服務。百度是目前中國最大的自動駕駛出租車運營商,運營超過 1,000 輛無人駕駛車輛,主要在中國境內。截至今年 8 月,百度稱已累計完成超過 1,400 萬次無人駕駛出行服務。
Waymo 在今年 5 月表示已完成超過 1,000 萬次無人駕駛服務,並稱每週至少運營 25 萬次完全無人乘車服務。滙豐銀行分析師預測,到明年年底中國自動駕駛出租車車隊規模將從目前幾千輛增長至數万輛。
國際化差距明顯
百度、小馬智行和文遠知行已在中國境外約 6 個國家測試自動駕駛車輛。今年 7 月,百度與 Uber 達成協議,將在亞洲和中東地區新增數千輛可通過 Uber 應用程式預約的自動駕駛車。翌月,百度又與 Lyft 達成協議,計劃明年在歐洲部署數千輛無人駕駛車輛,首批覆蓋德國和英國,並計劃在未來幾個月擴展到東南亞市場。
小馬智行於 11 月 5 日在香港交易所上市,今年 4 月推出的第七代 Robotaxi 系統成本較上一代下降超過 70%,其中計算單元成本下降 80%,固態雷射雷達成本減少 68%。該公司也在卡塔爾多哈的公共道路上開始測試。相比之下,Waymo 僅在美國以外的日本進行測試,並於 10 月 15 日宣布計劃 2026 年進軍倫敦市場。Tesla 自動駕駛出租車僅在德州奧斯汀市運營,且仍需配備安全駕駛員。
成本優勢明顯
小馬智行 CFO 王皓俊表示,中國公司車輛硬件成本遠低於 Waymo,這將成為中國公司的巨大優勢。中國自動駕駛出租車可利用本土高效的電動汽車工廠生產低成本車輛,從而有餘力增加豪華配置,例如最新蘿蔔快跑車款中的按摩座椅,或文遠知行車輛上的帶扶手寬大座椅。
文遠知行營銷總監 Maeve Zhang 表示,該公司除了關注技術,更注重乘客體驗,乘客可與車輛互動,例如說播放 Taylor Swift 歌曲。另一家獲得 Mercedes-Benz、General Motors 和 Toyota 投資的中國公司 Momenta,不製造自己的汽車,而是向數十萬輛有人駕駛車輛提供輔助駕駛系統,同時收集匿名化影片和數據供 AI 處理。
盈利挑戰仍存
雖然自動駕駛出租車業務收入持續增長,但小馬智行和文遠知行單季度營收仍停留在數百萬美元量級,而且仍在虧損。兩家公司於上週四在香港二次上市,但首日股價下挫,反映投資者對其盈利能力的質疑。General Motors 就是個例子,該公司去年 12 月表示在投入 100 億美元 (約港幣 780 億元) 開發成本後,取消了 Cruise 自動駕駛出租車項目。安全問題仍是關注焦點,今年 5 月小馬智行一輛汽車起火,所幸未造成人員傷亡。
Tesla CEO Elon Musk 在 10 月財報電話會議上談及自動駕駛出租車時表示,人們尚未充分意識到這項技術將帶來的顛覆性變革,但他也強調 Tesla 在部署上會非常謹慎,因為即使發生一次事故,也會成為全球頭條新聞。
資料來源:cnBeta
分享到 :
最新影片

Follow 我們 :
|
鍾意就快D Share啦!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