掃呢頁CODE去手機

2025年8月20日 星期三

中國網購買家製 AI 假圖 指貨品損毀「退錢不退貨」 專家稱涉刑事詐騙

中國網購買家製 AI 假圖   指貨品損毀「退錢不退貨」   專家稱涉刑事詐騙
人工智能技術普及帶來便利同時,亦被不法分子利用進行網購詐騙。央視新聞日前曝光有惡意買家利用AI工具偽造商品毀損照片,透過電商平台「僅退款」機制騙取商家 ...




人工智能技術普及帶來便利同時,亦被不法分子利用進行網購詐騙。央視新聞日前曝光有惡意買家利用 AI 工具偽造商品毀損照片,透過電商平台「僅退款」機制騙取商家貨款,專家指此行為可能構成刑事詐騙罪。



據央視報道,部分買家動用 AI 技術對商品照片進行「偽毀損」處理,將完好無損的襪子、杯子、玩具等圖片加工成「碎裂」「破損」「有瑕疵」狀態,然後向平台申請「僅退款」。這些偽造圖片與商家寄出的產品圖幾乎一致,僅額外添加裂痕或污漬效果,令人真假難辨。



更令商家不滿的是,即使識破買家提交的 AI 假圖,部分電商平台仍會自動審核通過退款申請。只要買家上傳「看起來合理」的圖片,平台可能跳過商家審核環節直接處理退款,導致商家既收不回商品,又損失運費與貨款。





正常情況下,買家因商品品質問題申請「僅退款」時,商家會要求提供照片或影片證明商品損壞,並讓買家銷毀商品防止惡意退款。然而 AI 圖像技術令驗證工作變得困難,商家面臨「物財兩失」風險。法律專家指出,消費者利用 AI 偽造商品問題圖片申請退款,可能構成民事、行政及刑事三重違法。



在民事層面,此行為違背《民法典》誠實信用原則,屬典型民事欺詐,受騙方有權請求法院撤銷相關交易。行政方面,若騙取金額未達 3,000 元人民幣刑事立案標準,可依《治安管理處罰法》處 5 至 15 日拘留,並處最高 1,000 元人民幣罰款。





若涉及金額達 3,000 元人民幣以上,則可能構成詐騙罪。專家表示,消費者透過 AI 偽造圖片屬「虛構事實」,達到非法佔有貨款目的,明顯符合詐騙罪條件。



針對 AI 技術濫用問題,專家建議監管部門、電商平台及商家採取綜合措施應對。業界認為,隨著 AI 技術普及,類似詐騙手法可能層出不窮,各方需要建立更完善防範機制,確保技術發展不被惡意利用。



資料來源:央視新聞



分享到 :



最新影片



Follow 我們 :



650k粉絲


155k訂閱


55k跟隨者


22k粉絲


6.8kPosts

本文作轉載及備份之用 來源 source: http://unwire.hk
鍾意就快D Share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