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國貴州省大數據發展管理局前局長景亞萍因涉嫌嚴重違紀違法,近日遭開除黨籍及公職處分。網上流傳她在任期間利用職務便利,將政府伺服器改造成私人比特幣礦場,共挖出 327 枚比特幣,惟貴州當局已否認相關指控。
技術背景成犯罪溫床
現年 61 歲的景亞萍擁有電子科技大學電子工程博士學位,曾任貴州理工學院副院長。2021年11月轉任大數據局長後,憑藉專業知識在數碼基建領域發揮重要作用,曾積極推動貴州成為國家大數據綜合試驗區,也參與推動貴陽全球大數據交易所發展。
官方通報指出,景亞萍經查收受可能影響公正執行公務的禮品,讓他人承擔個人費用,貪欲膨脹,大搞權錢交易,利用職務便利為他人在項目審批和承接方面謀取利益,非法收受巨額財物。
網傳挖礦指控遭當局否認
網上廣泛流傳的消息指,景亞萍在 2020 至 2024 年任職期間,篡改伺服器參數設置躲避常規審計,將挖礦所得的比特幣私鑰存儲於加密硬碟。按犯案時市值計算,327 枚比特幣價值約人民幣 1.5 億元(約港幣 1.62 億元);若以當前比特幣價格約 12.33 萬美元計算,其非法所得現值更高達逾港幣 3.14 億元。
不過,《中國日報》引述貴州省紀委監委消息指,網上關於景亞萍利用政府伺服器挖掘 327 枚比特幣的說法並不屬實,該案件並不涉及比特幣。
加密貨幣成腐敗新工具趨勢
近年來已有多名內地官員因涉及加密貨幣案件落馬。今年 7 月,北京一名前科技公司高管馮某因詐騙人民幣 1.4 億元(約港幣 1.51 億元),並透過海外平台將贓款轉換成比特幣洗錢,被判監 14 年半,當局起獲超過 90 枚比特幣。
另有報道指,原證監會科技監督司司長姚前和江西撫州巿長肖毅等官員也因涉及加密貨幣案件被查處。比特幣等加密貨幣因其去中心化特性,或成為某些不法分子進行新型腐敗活動的工具。
當局加強數碼資產監管
這宗案件凸顯擁有技術背景的官員可能利用專業知識進行腐敗活動的風險。中國對加密貨幣交易維持嚴格禁令,禁止銀行體系參與虛擬資產業務,當局近期亦加強打擊與加密貨幣相關的金融犯罪。
分析認為,隨著數碼技術應用普及,監管部門需要建立更完善的內部監控機制,防止公共數碼基建被濫用作私人牟利工具。
分享到 :
最新影片

Follow 我們 :
鍾意就快D Share啦!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