即將50歲了!不管你「本事有多大」都要看看 如果沒有「這5種打算」就是沒活明白
很多時候的領悟只有走過才知道,人生,沒有想象中那麼好,也不是那麼壞。
身不由己的事情太多,命由己造的事例也不少。
當你用眼睛橫掃別人的時候,也應該看清自己。
作為70後的我們,一晃就奔五了,年紀擺在那裡,功勞、苦勞,都在那裡。
也許你已經賺得盆滿缽滿了,也許你屬於位高權重的人。但你必須清醒,餘生開始下坡了。
因此,不管你本事多大,都要有五種打算,否則就是沒活明白。
01
如期退休的打算,老來無憂。
曾經和一個快五十歲的老鄉聊過天。
老鄉說,他不打算交養老保險了。這輩子,算一算,從六十歲開始領取退休金,到快七十歲時,才能把本錢拿回來。
從老鄉的情況來看,他處於兩個方面的考慮:一是他本人的壽命,也許沒有七十歲,退休金和繳納的錢,不成正比,可能會虧損;二是家裡的情況不太好,能夠保持運轉就不錯了,沒有太多的餘錢。
70後的我們,要是這輩子不能退休,那就只能延續祖輩的生活——一畝三分地,慢慢種,一直到老。
社會在進步,人均壽命也在變長。如果你不打算退休,那麼在人生暮年,可能面臨資金的困難。
繳納15年的養老保險,才能退休,這是一個剛性的規則。現在你還在猶豫養老金的問題,說明你還處於迷茫階段。
人總得往後看,做好活八九十歲的準備。存款再多,隨著經濟的發展,也有可能會顯得「微不足道」。
02
放棄社交的打算,少去追利。
劉伯溫說過這樣一個寓言故事。
一個孩子,做了一個老鼠夾,上面放了很多的食物,讓老鼠來吃。
老鼠來一隻,就被夾住一隻,來一雙,就夾住一雙。孩子收穫滿滿。
有一天,一隻老鼠溜走了,因此老鼠夾就再也沒有作用了。
這個故事告訴我們,「人不能在同一個地方栽倒。」
用利益來吸引你去參與社交,這是中年人不得不做的事情。大家心知肚明,只是為了得到利益,不得不這樣。
既然你明白社交的本質,那麼你到了五十歲,就應該「逃走」了。因為你已經有了一定的收穫,事業上也開始往回走了。
不動聲色地退出追逐利益的社交圈,這是中老年人應有的自律。那些五十多歲,還在飯局找人拼酒的人,虧了自己,也不見得會得到別人的青睞。
社交多少,都沒有關係,就怕寒了自己的心。
03
安頓父母的打算,傳承家風。
我們的父母,有七八十歲了吧。
他們過得還好嗎?也許你的父母,就像我的母親一樣,一輩子在農民,不會退休,也不會有詩和遠方。
面朝黃土背朝天,這樣的一生,讓我們很酸楚。種地、養豬、養牛,放羊,養活了兒女,真的不容易。到頭來,兒女走向了異鄉,有了工作,但是父母卻拱起了脊背。
「百善孝為先」,父母的年紀越大,越需要問候和陪伴。
當你一直在漂泊的時候,有父母的老家,就是你的根。後半生,我們需要「尋根」。
自己做出孝順的表率,兒女才會有樣學樣,從而你的老年生活,不會沒有人過問,不至於太糟糕了。
04
幫兒女立業的打算,推陳出新。
明代作家馮夢龍,寫過一個故事:有一個叫倪太守的人,七十多歲了,還在管理田地;妻子過世後,再婚,還有了一個小兒子。
大兒子想要接管家裡的事業,但是倪太守不同意。
倪太守認為,兒子太貪婪了,要是把家財給他,自己就沒有好日子過了。
歲月不饒人。倪太守七十四歲就病故了。此時,兒子搖身一變,就成了家長。貪婪,管理無序,排擠庶母等一系列的行為,都暴露了。在官府的介入下,家財才得到合理分配。
作為新時代的人,不能像倪太守一樣保守,應該早一點把家裡的事情,交給兒女,自己花幾年的功夫,調教兒女。
創下家業,做事不容易。但是你不能逞強,認為自己可干到八十歲。
誰都不知道,明天是不是有意外發生。想要免除後顧之憂,就得儘早幫兒女立業。
家庭的事業,應該交給兒女;如果自己一事無成,那就當好兒女的助手,讓兒女超越自己。
做一片綠葉,襯托兒女這朵紅花,才是應有的明白。
05
富養身體的打算,健康長壽。
富養自己,這個概念,很多人都清楚,但是我們卻發出這樣的感嘆——身不由己啊,怎麼富養自己?沒有錢,拿什麼富養?
富養和花錢有聯繫,但不能直接等同。
很多經濟狀況不太好的人,從五十歲開始富養身體,到七十歲時,還健健康康的。他們的開支,比那些有病痛的人,少很多。
養生是一門學問,也是一種長期主義的思想。等你六七十歲,發現自己的老胳膊腿有問題了,再去鍛煉,就晚了,多鍛煉,還會有副作用。
富養身體,這是我們應該考慮的問題了。如果你還在拚命賺錢,或者熬夜加班、到處混吃混喝,那就是在掏空自己。
做人,要心如明鏡,饒恕自己。這樣做,最容易讓自己活得快樂。
時光如白駒過隙,我們不小心就是年過半百的人了,頭上的白髮很扎眼,還有人牙齒也鬆了。
既然無法阻擋變老,那就積極應對,千萬別等六十歲時,才追悔莫及。
人有三長兩短,月有陰晴圓缺,看透就是運氣,看淡就是財富。
文章來源:今日頭條
鍾意就快D Share啦!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