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中國,一種名為”哀悼機械人(griefbot)”的AI應用正在吸引全球的目光。隨著生成式AI(如ChatGPT)的興起,人們嘗試用這種技術重現已逝去的親人。他們使用舊照片、錄音和訊息訓練聊天程序以模仿逝者。
根據外媒《Insider》報道,29歲軟體工程師于嘉林(Yu Jialin)的祖父在近十年前去世,但當他偶然讀到一篇關於口型同步技術的文章時,他心中浮現了一個問題:「我能否利用這項技術再次看到祖父?」這個想法使他開始了將祖父「復活」的旅程。
為了重塑祖父的形象,于嘉林取出了他祖母留下的一批舊信件,這些信件記錄了他的祖父年輕時的一面,讓他看到了他在孩提時期未曾見到的祖父的一面。此外,他還找出了十多年前拍攝的照片和影片,並找到了祖父給他發的短信。
儘管經過幾周的測試和訓練,但這種技術與人們期待的《黑鏡》式的機器人復制品相比還有很長的路要走。儘管機械人的回應需要花費大約10分鐘的時間,而且回應的內容相對普遍,但是,隨著于嘉林向AI輸入更多關於祖父的資訊,它開始展現出更精確的模仿,例如記住了祖父最喜歡的電視節目。
Yu used data collected from all traces left behind, both digital and physical — photos, videos, letters, audio, and other memorabilia. 5/9pic.twitter.com/PsqC4PbJ1X
— Sixth Tone (@SixthTone)April 6, 2023
結果,于嘉林對此表示滿意,並有信心將他的作品展示給他的祖母看。當她默默地看著她已故的丈夫回答她的問題時,她感謝了她的孫子,然後起身離開了房間。
這種所謂的”哀悼機器人”概念其實已經實驗了數年,主要是透過學習模仿人類的照片、紀念品和錄音的AI驅動程序。但是,在過去的一年裡,生成式AI的迅速發展已經將哀悼機器人的能力和可用性提升到了一個全新的水平。
以前這種模型需要大量的數據。而現在像于嘉林這樣的工程師或者普通人可以使用人的過去的片段,並幾乎完全地重現他們的外貌、語言和思維方式。
「在今天的技術下,AI不需要太多的樣本就能學習一個人的風格。」聖克拉拉大學的信息與分析學教授盧海兵向外媒《Insider》作出這樣的分析。
這種技術不僅在中國引起了關注,還在全球範圍內引起了廣泛的討論,人們正積極探討這種新型技術的應用與道德問題,以及它對我們未來的影響。
資料來源:Insider
最新影片
鍾意就快D Share啦!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