掃呢頁CODE去手機

2022年3月28日 星期一

這是不孝順?北大教授去世「兒子用塑料袋裝骨灰」 大逆不道的背後:是赤裸裸的人性

這是不孝順?北大教授去世「兒子用塑料袋裝骨灰」 大逆不道的背後:是赤裸裸的人性你有好奇過自己去世後,身邊會發生什麼事嗎?哦,你還年輕。那你考慮過,父母 ...




這是不孝順?北大教授去世「兒子用塑料袋裝骨灰」 大逆不道的背後:是赤裸裸的人性



你有好奇過自己去世後,身邊會發生什麼事嗎?

哦,你還年輕。

那你考慮過,父母與世長辭後,你會用什麼態度面對嗎?

相信多數人會有這樣的想法:一定要將父母風光大葬。

他們辛勞了一輩子,一輩子都在替我們做決定。如今他們不在了,作為子女,這次一定要自己做決定,讓他們風風光光地走。

讓父母風風光光地走,才對得起你的良心。

閉上眼,跟隨著意識,你來到了那一天。

父母年老,撒手而去。

你看著殯儀館里的骨灰盒,價位一個比一個貴,心裡一驚。

但是,再三思量後你還是選擇了一個稍微貴一點的。

理由很簡單:隔壁的張三比你還窮,父母去世,他也沒選擇最便宜的,父母養活了你一輩子,你不能省這筆錢。

一定不能讓別人看扁,讓別人覺得你不孝。

這時,你發現身邊一位先生連最便宜的骨灰盒都沒有選,用一個塑料袋就把父親的骨灰裝走了,你心裡又是一驚:怎會有如此不孝之人?

回家後,你把此事告訴隔壁張三,然後張三把此事傳到了全村。

所有人都在罵那個用塑料袋裝父親骨灰的人,真不孝。

他真的不孝嗎?

睜開眼,你從意識中醒來:真有這樣的人嗎?

真的有。



一位89歲的北大教授去世了,老教授生前酷愛學術、知識淵博,一生勤勤懇懇。

殯儀館內,伴隨著家屬的哭泣,工作人員將教授的遺體進行了火化。

在挑選骨灰盒的時候,教授兒子怔了一下。

殯儀館的工作人員為他介紹:

「骨灰盒一共有高中低三個檔次,最低檔次7000元(約3.1萬新台幣)。」

他明白,骨灰盒是木頭材質,成本根本要不了多少。

覺得太昂貴,就問對方有沒有比這個更便宜的。

工作人員很不耐煩地說:

「這已經是最便宜的了,都沒有跟你說幾萬塊錢的,你不會連個好一點的骨灰盒都捨不得給父親買吧?」



教授的兒子,是一位學識淵博、三觀正直的博士。

同時,也是一位心地善良的孝子。

父親生前,一家人和睦相處、其樂融融;父親生命的最後時刻,他減少工作時間,帶著父親四處觀景、盡最大可能地陪父親走完了剩餘的路。

面對此情此景,頭腦清醒的他,做了一個讓多數人吃驚的決定。



轉身從後備箱里拿出來一個黑色塑料袋,把自己父親的骨灰裝了進去,然後離開了。

他決定,去別處尋一個更合適的。



這一行為,惹來殯儀館司儀一頓臭罵:

「虧你還是北大教授的兒子,你學的文化都跑哪裡去了?你這是不孝啊!」



殯儀館其他工作人員,也看得目瞪口呆。

在殯儀館談價談不成扭頭就走的,還是第一次見。

氣急敗壞的工作人員,隨後把視頻發到了網上,並配文案:

「教授走得凄涼,兒子不孝順,竟然用塑料袋裝父親的骨灰。」



視頻發到網上後,居然反轉了。

本以為網友會和他同仇敵愾,可沒想到的是,大家早已對殯葬業不滿已久。



網友覺得工作人員生氣不是教授兒子不孝順,而是因為沒掙到錢。

下方評論是清一色的:

孝順不是買一個貴的骨灰盒,而是活著的時候好好孝順。





床前一碗水,勝過墳前萬堆灰。

父母生前,你對他們不好,死後就算是用古董罐子裝骨灰,又有什麼意義呢?

多數人從沒考慮過自己是否真的孝順,他們最在意的是別人眼中的自己「孝不孝」。



豆瓣評分9.2的電視劇《天道》中有這樣一段情節:

丁元英的父親突發腦出血住院,這個病非常難治,就算治好也只能成為植物人,而且救治過程中,病人也十分痛苦。

聽醫生講述後,丁元英問了一個讓全家人都驚訝的問題:

醫生,我怎樣才能讓我的父親死?

醫生說:目前我們國家還沒有安樂死的立法,醫生是有職業道德的,只要病人沒有死,只要病人的賬上還有錢,我們就必須救人。



站在旁邊的大哥憤怒地說:

「我是長子就應該聽我的,就算確定是植物人,也不能拔管子。我不想讓別人戳著脊梁骨說我們不孝順,別說家裡還有點錢,就算砸鍋賣鐵也要保住爸的一口氣。」

丁元英說,我下面說的話只針對我自己。如果我孝順的口碑是以我父親的痛苦和尊嚴為條件,我就不知道我是個什麼東西了。



這集剛播出,就引發了無數網友討論。

按照世俗的理解,在父親病危的時候說出「拔管子」這種話,是大逆不道、大不孝。

那麼,丁元英真的如同大家所想的不孝順嗎?

在丁元英看來,如果用一大堆醫療器械維持老人一段生命,結果還是死亡,並且過程無比痛苦,那還不如讓老人早點結束痛苦,安靜而有尊嚴地離開。



大哥的做法,其實是很多人的想法,只要老人還有一口氣在,就算砸鍋賣鐵也得治。

如果不治,心理上過不去是一方面;

另一方面是怕別人說閑話,落下個不孝的名聲。

所以他們要想盡辦法留下老人最後一口氣,不管老人願不願意,是否痛苦,是否有尊嚴。

當靠著一堆醫療器械維持生命的老人還是離開後,別人提起來只會誇讚:

「大兒子真孝順,為了讓父親多活一段時間,傾家蕩產也在所不惜。」

那麼,這是真正的孝順嗎?

與其說是孝順,倒不如說是為了讓別人以為你孝順。

歸根究底,這種孝不是心甘情願的。

當你不是心甘情願盡孝的時候,這種孝順就會變成一種作秀、表演。



圖片來源:全景視覺



曾經看過一個民間故事:

老胡兩口子過了大半輩子的苦日子,含辛茹苦把三個兒子拉扯大了。

兒子都娶妻生子,各立門戶。

頭幾年,老兩口還能幫三個兒子干點農活,哄哄孩子。

隨著年齡增大,老兩口活干不動了,三個兒子也就輕易不上門了。

這天,老胡跟老伴說:「好幾年不見這幾個兒子了,咱倆去看看他們吧。」

老伴也著實想兒孫了,就同意了。

老兩口相互攙扶著先去了大兒子家,對兒子兒媳說想吃蔥花油餅。

大兒子聽了扭頭就走,大兒媳也寒著臉:

「幾天沒下雨,蔥都旱死了。蔥花油餅吃不成!」

老兩口餓得肚子「咕咕」叫,兩步一喘地來到了二兒子家。

他們看到門前菜園的韭菜長得怪好,就對兒子兒媳說想吃韭菜盒子。

二兒子推說有事,起身走了。

二兒媳連擺擺手說:

「吃不成,吃不成。下了幾天雨,韭菜怕澇,淹死完」

老兩口飯也沒吃,帶著一肚子氣去了三兒子家。

隔著老遠,老兩口就聞到了香噴噴的肉包子味兒。

正在蒸肉包的三兒媳看到他們,沖著老三說:

「快找個被子,把包子籠蒙上。」

見到此景的老兩口,氣得紅脖子漲臉,眼裡噙著淚回家了。

回到家,老胡讓老伴找人跟三個兒子報信,說自己回來的路上跌了一跤,得急病咽氣了。

報信的人說:老頭手頭有點傳家寶,你們趕緊回去分家業啊!

兒子兒媳婦們得信,跑得比誰都快,一到家就開始哇哇大哭,又是燒紙又是放炮,好一頓鬧。

街坊鄰居紛紛表示:這幾個兒子真孝順,父親過世一個個哭得稀里嘩啦的。



圖片來源:全景視覺

誰知正哭鬧著,老胡從屋裡走出來,指著三個兒子大罵:

「一個個哭個屁!蔥怕旱,韭怕澇,熱肉包子被子罩。活著你們不行孝,死了你們瞎胡鬧!孝順才是傳家寶,你們哪個能得到?趕緊都給我滾!」

一番話說得兒子兒媳們面紅耳赤,臉上也火辣辣的。

古往今來,孝被認為是衡量一個人品格的重要標準。

活著的時候不願意盡孝道,死了的時候哭天搶地,這和作秀有什麼區別?

可不就是瞎胡鬧嘛。



回頭看看北大教授兒子的做法,他真的是一個不孝的人嗎?

孝順不是死後高價買一個骨灰盒,走形式給別人看,而是活著的時生活中的點滴關愛。

孝順也不是當別人眼中的「孝子」,而絲毫不考慮自己到底是不是真的孝。

孝順是口渴時的一杯溫水、飢餓時的一頓熱飯、想念時的一個電話、蹣跚時的一個攙扶。

孝順並沒有那麼複雜,無須驚天動地,無須甜言蜜語,只要是你發自內心的關心和感恩,就足夠了。

對於故事裡的三個兒子來說,孝順其實就是一個蔥油餅、一個韭菜盒子、一籠肉包子;而不是敲鑼打鼓、悲痛哀嚎、滿城放炮地走形式。

父母在,人生尚有來處;

父母去,人生僅剩歸途。

善待父母,及時行孝,人生才不會留遺憾。



點個「贊」,願子欲養而親尚在,願孝順之人福報綿長。



作者:知否大叔。




本文作轉載及備份之用 來源 source: http://www.buzzhand.com
鍾意就快D Share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