愛而不得!結婚35年他自覺愧對髮妻,忍痛放棄新歡 走後獲對方數十年眷戀
如果說學生們最了解的是魯迅,那麼第二了解的一定是老舍,老舍的作品同樣令人記憶深刻,諸如《駱駝祥子》,《茶館》等都堪稱是膾炙人口的佳作。
魯迅先生去世後,抗日戰爭爆發,無數的文人學者用自己的筆杆子來書寫中國人那不屈的靈魂,批判日本人的侵略暴行,老舍可以說是這群人中的代表,在老舍的一生中,同樣出現過兩個女人,一個像水,一個像酒。
圖 | 老舍先生
「非偶然」的邂逅
1930年,老舍31歲,胡絜青26歲。這一年,兩人初相識。
胡絜青自幼就很要強,小小年紀便已經很聰明。她不僅有著優越的成績,先後考進北京師範大學女子分校和北京師範大學國文系,還有著成熟的思想。她曾和母親說過要靠念書自食其力,自己不想依靠男子。
正是因為胡絜青這股拼搏勁,才會到了26歲還是孤身一人。胡母看著女兒天天忙著研究文學,內心越來越焦躁。畢竟「文學」不能當伴侶,在胡母看來,胡絜青再不嫁出去,那就難辦了。
於是,為了女兒的婚姻大事,胡母拖胡絜青的好友羅常培幫忙物色一下人選。剛好,羅常培心中還真有個人選,那便是自己的好兄弟老舍。
同年初春,老舍從英國回北平,雖然他這時已經是個有諸多作品的成功作家,但還是一枚單身男子。而且,老舍的母親也正處於和胡母同樣的狀態,恨不得孩子立刻有個伴。
因此,作為了解兩家現況的羅常培,為了當好一個好媒人,也為了讓自己的好兄弟老舍有個家,讓胡絜青有個好歸宿,他和胡母安排了一個計劃,讓這兩人有了一次「偶然性」的會面。
在羅常培的安排下,胡絜青作為北師大文藝社團「真社」的骨幹,受命前去邀請老舍來校講演。兩人在教務長白滌州先生家中會面,商討講演事宜。
明面上看,這只是偶然的會面,無目的的相識;實際上講,這其實是一場特別的相親,安排好的邂逅。不過,兩人對彼此的動心可不是計劃好的,而是無意識的。
在白家見完面後,胡絜青一回到家就被胡母問東問西,問來問去都是關於她對老舍的印象。胡絜青被自己的母親問多了,只好支支吾吾地回答「還行」。而另一邊,老舍也正遭遇著同樣的境況,他的母親也問他對胡絜青有什麼感覺。不懂母親意思的老舍便老實答道「不錯」。
一個「還行」,一個「不錯」,可見這第一次見面是成功的。
圖 | 1931年胡絜青的畢業照
短暫的幸福生活
在愛情裡面,若是兩方都太過於謹慎,那麼便難以會有發展的苗頭。如果有一個人踏出了一步,那故事便有了後續。
在白家分別後,老舍與胡絜青接下來並沒有再聯繫過。看著兩個好友這麼磨磨唧唧,羅常培再次出手,經常拉著老舍同許多朋友一起出去吃飯,其中便包括胡絜青。
可惜,兩人都是文人,還是極其內斂的人。若是沒有共同話題,雙方都不會聊天,儘管兩人都想和彼此交流,可就是開不了那口。因此,每次在飯桌上,只能看見老舍與胡絜青偶爾的眼神對視、錯開、再次對視,以及再次錯開。
等到快要離開北平的時候,老舍這才開始意識到自己捨不得胡絜青,他終於發覺自己對胡絜青的留戀。於是,為了讓這份心意能夠得到回應,老舍開始踏出了追愛的第一步——寫信。他說:「飯,我們是吃了,酒,我們也喝了,再往下我們還要見面,不能總靠吃人家飯來見面吧。我們心裡話很多,有的當面可以說,而更多的難以說出來,因為要說就要有勇氣,而我的勇氣只夠把那些難以說出的寫在紙上……」
且不管這信寫得好不好,心思表達明不明確,就老舍敢主動寫信表明自己想法,都足夠讓胡絜青開心打滾了,因為她也有著和老舍一樣的心思。因此,收到信的胡絜青也沒有小女生做派的扭捏樣,馬上就給人家答覆了。老舍一看,興奮不已。
圖 | 老舍與胡絜青的結婚照
於1931年7月,胡絜青與老舍結婚。婚後,老舍曾對她說:「我有一句話必須說清,平日,如果你看到我坐在那兒不言語,抽著煙,千萬別理我,我是在構思,絕不是跟你鬧彆扭,希望你別打擾我。咱們要和睦相處,決不能吵架拌嘴。」
他說要「和睦相處」,她遵守了,兩人從來沒有吵過架。可他還是虧欠了這樣溫柔的胡絜青。
老舍與胡絜青在過了幾年美好生活後,由於戰爭的爆發,兩人不得不分居兩地。老舍繼續寫作,而胡絜青則帶著孩子回北平照顧老舍的母親。
這一次分別,分的不僅僅是「地」,還有老舍的心。
比鄰而居的曖昧
「一個是尚且懵懂的少女,一個是已有了妻兒的教授,本不應該存在的戀愛」。——趙清閣《落葉無限愁》
1938年,老舍39歲,已婚,但正孤身在武漢。這一年,他結識了24歲的才女趙清閣。
因為戰爭,當時的華中圖書公司老闆唐性天特意找了趙清閣一起商量推出與抗戰相關的雜誌《彈花》,以此來寓意「子彈開出的花」。其中,《彈花》的頭條便是老舍的文章《我們攜起手來》。
不過這個時候,兩人尚未認識。趙清閣與老舍的初次會面是劇作家胡紹軒牽線的,即同年2月,胡紹軒邀請了諸多作家一起聚餐,其中就有老舍和趙清閣,這便是兩人的首次邂逅。過後,兩人又一起在全國文藝界抗敵協會裡合作,老舍任負責人,趙清閣任組織幹事。
許是兩人合作次數漸多,彼此漸生感情,但也不排除是兩人都對對方有所傾慕。因為老舍曾這樣評價趙清閣:「流亡到武漢,我認識了許多位文藝界的朋友,清閣女士是其中的一位。那時候,她正為創刊《彈花》終日奔忙。她很瘦弱,可是非常勇敢,獨自辦一個刊物已非易事,她還自己寫稿子……《彈花》並不能給她飯吃,還須去做事掙來三餐。」
不管是如何,隨著老舍與趙清閣之間的緊密來往,兩人已產生了情愫。就像詩人邵燕祥所說:「孤身一人的老舍與單身女作家趙清閣之間,有一段不容後人褻瀆以對的感情經歷。」
至於為何「不容後人褻瀆以對」,那便說來話長了。兩人之間的愛戀並不是轟轟烈烈,也不是細水流長,而是朝夕相伴,互相欽佩。
圖 | 趙清閣
那時,趙清閣正在著手編「彈花文藝叢書」,為了編好這本書,她找了老舍要稿。老舍也很講義氣,很快就寫了篇話劇劇本《張自忠》。只不過,趙清閣對這個劇本很不滿意,她覺得老舍缺乏戲劇經驗。老舍也說:「這時候清閣女士已讀完了那個劇本,她又澆了我一場涼水。我說明了寫作時所感到的困難,但是並不足以使她諒解。」
趙清閣很信任老舍的能力,她認為以老舍的文學才能,將會寫出更好更傑出的佳作。而在老舍眼裡,趙清閣也同樣的很有才華。
一次,抗戰傷殘軍人蕭亦五找老舍合寫《虎嘯》劇本,老舍一聽,便想起趙清閣。若有趙清閣相助,這個劇本一定非同凡響。不過,一開始趙清閣並不同意合作編劇,若不是老舍力勸,趙清閣根本就不會參與進設計故事結構的環節。
但也正是因為兩人一起合作這個劇本,兩人的感情才會更加熾烈。本來老舍與趙清閣是想再一起合作寫一部《桃李春風》的,可惜趙清閣剛好在那時因為闌尾炎住院,不能一起共事,只能分開寫。雖然不能一起寫,但老舍閑暇時還是回去醫院探望趙清閣。
到了1943年10月,劇本已完成,本是一件值得慶祝的事情,偏偏老舍也得了闌尾炎。而這次,輪到趙清閣去看望老舍了,附帶二十四小時精心照顧。
且不說文學工作上兩人便經常在一起,就連私下,老舍也經常與趙清閣會面,這無疑會成為大街小巷的「話柄」。正如報人劉以鬯所說:「在抗戰時期的重慶,趙清閣的名字常與老舍聯繫在一起。」
雖然趙清閣曾和友人陽翰笙說:「對於女性,做人更難。他會給你造出許多難以容忍的想入非非的謠言。」但劉以鬯所說的話並非是所謂的謠言八卦,而是事實。文學家梁實秋也說過:「老舍搬到馬路邊的一排平房中的一間,我記得那排平房中趙清閣住過其中的另一間。」
比鄰而居,怎能讓人不生疑?
圖 | 趙清閣和好友王瑩
退讓的三角戀
「讓我們想法子逃到遙遠的地方去,找一個清靜的住處,我著書,你作畫,與清風為友,與明月為伴,任天塌地陷,我們的愛情永生。」
這段話出自於趙清閣的《落葉無限愁》中主人公邵教授之口。有人說,邵教授便是老舍,是以他為原型的角色。可老舍當不了邵教授,因為他逃不了。
1943年11月17日,胡絜青帶著3個孩子前往老舍住處。本是一家人團聚之時,老舍卻並不開心,反而是陷入了苦悶。對此,梁實秋曾說:「那時候他的夫人已自北平趕來四川,但是他的生活更陷於苦悶。趙清閣只得退讓」。
換句話說便是,胡絜青的到來讓老舍與趙清閣不得不結束親密關係。畢竟,老舍深知,胡絜青已經為他做了許多許多,不僅僅是為他生孩子,承擔整個家上下所有事,還幫他盡了孝,一直照顧著老舍的母親直到送終。
種種情分,老舍已經虧欠胡絜青太多了。而且,在兩人分離的這6年間,老舍沒有一天不對胡絜青感到內疚,他曾說:「我感謝她,我必須拚命地去做事,好對得起她。」因此,他不可能為了一個趙清閣而去放棄胡絜青,縱使他確實愛著趙清閣。
雖然趙清閣也愛老舍,可她也有原則,她不想做第三者。如果老舍真的離不開她,那他一定要和胡絜青離婚,否則趙清閣也不會和他在一起。可這是不可能的,老舍不可能拋下胡絜青,那麼,趙清閣也不強求,她愛老舍,不會故意為難他,所以她選擇退步,退出這段三角關係。
於1945年,趙清閣決定返回上海,老舍雖然捨不得,但是卻沒有辦法也沒有理由讓她留下,他只能以詩來表達自己的心情:「風雨八年晦,霜江萬葉明。扁舟載酒去,河山無限情。」
情意無限,現實不允。
圖 | 老舍和胡絜青、女兒
敗給現實的情誼
為了快點逃離這段感情,趙清閣不得不上街擺攤賣舊衣服,賺取路費。昔日才女落得如此地步,她的好友怎能看得過去。這不,文學家郭沫若就看不下眼了,他出聲建議趙清閣畫國畫,並且題字後再賣出去。或許於郭沫若看來,這才是才女賺錢的正確途徑。
除了郭沫若之外,其他好友在聽說趙清閣的近況後,紛紛給她寄錢,讓她能夠熬過那段清貧日子。確實也是多虧了好友的幫助,趙清閣得以到上海擔任《神州日報》副刊主編,也得以再次接手發表老舍的文章,以及與他再次相見。
1946年3月,老舍赴美講學,趙清閣登船送他。別離之時,就算沉默相對,也不阻礙感情的傳達。
1947年,趙清閣完成小說《落葉無限愁》,這篇小說是她在向世人坦承自己的過去,也是她對自己與老舍感情的告別。或許正如她在小說中所寫的那樣「邵環倒在泥濘中,落葉寂寞地埋葬了他的靈魂」。如今,現實埋葬了她的愛情。
然而,據說在1948年,老舍曾寫信告訴趙清閣自己在菲律賓馬尼拉買了房子,就等她去住了。此話之深意便是他想和胡絜青離婚,明媒正娶趙清閣。可惜,這是不可能的。他的身份,他的友人,他的家庭,不允許他這樣做。
直到新中國成立後,趙清閣又再次與老舍聯繫,她受上級要求,寫信勸老舍回大陸。有人說,正是因為兩人從未完全斷過聯繫,才會如此剪不斷理還亂,而趙清閣也才會一直不嫁人。
但歸根結底,其實是老舍的關懷讓趙清閣捨不得完全離開。她只要能夠遠遠地看著他,就足夠了。
圖 | 老年後的趙清閣
1959年,趙清閣被上海電影製片廠逼著寫一部歌頌「三面紅旗」的劇本,若是她不寫,她就沒錢賺。為了維持生計,趙清閣不得不寫信求助老舍。老舍見信,便立刻去銀行取了800元人民幣。這是他私藏的稿費,是他對胡絜青說謊才取出來的錢,也是他的一片情誼。
僅僅只是一點點關心,一點點溫暖,她也滿足。
而就趙清閣終身未嫁一事,她的遠房姑媽曾對老舍說:「你騙了清閣,讓她以為能有一個歸宿,要不然她早就走了,也不會吃這些苦頭。」
可就如作家杜宣所言:「我原本以為才女高標,潔身自好,是一件至善至美之事;可是看到趙清閣的結局,大受刺激。獨身可以,但不要因為一個男人。」
趙清閣的獨身並非是老舍所害,她是心甘情願的。而且,感情中並不存在騙與不騙,並不是老舍想負趙清閣,而是他無法給予趙清閣一個未來。趙清閣可憐,老舍也可憐,一個愛不得,一個不能愛,只能是錯過。至於胡絜青,守得住老舍的人,卻綁不住他的心,她的婚姻其實也不是完全的美滿。
鍾意就快D Share啦!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