掃呢頁CODE去手機

2018年3月11日 星期日

極簡生活案例丨捨棄絕不是扔幾件東西那麼簡單 _-,

極簡生活案例丨捨棄絕不是扔幾件東西那麼簡單
值得深度閱讀的好文~很多簡友在後台諮詢極簡生活案例,飯飯在回顧之前發布的所有內容的時候,發現一篇以現在的眼光看來依然非常棒的文章,相信他的極簡生活過程 ...


值得深度閱讀的好文~

很多簡友在後台諮詢極簡生活案例,飯飯在回顧之前發布的所有內容的時候,發現一篇以現在的眼光看來依然非常棒的文章,相信他的極簡生活過程和思考對大家自己的生活會有很大的啟發。

緣起

幾年前,我通過朋友結識了一位熱衷於人生整理術的女孩。在某次交談中,她和我聊到為何要整理自己的生活空間時,說了這麼一句話:若是一個人生活空間很混亂,那麼她的內心也一定是混亂的。

就在她話音剛落的那一剎那,我感覺自己的臉突然僵住了,因為它給我的震驚,絕不亞於在黑夜中突然被閃電擊中。這句話深深地刺痛了我。這不就是我的狀態嗎!儘管我從不願面對,但這確實是一個無爭的事實:我目前的生活真是混亂極了。

回國發展初期,為了剛剛成立的The Thinker Group,我幾乎把所有時間都利用在社交上。那段時間,我每天都在約見各種各樣的人,可以說毫不誇張的說,除了上班時間,我幾乎不是在飯局上就是在去飯局的路上。一到周末就開始組織聚會,周五不玩到凌晨不回家,第二天睡到十一點起床,然後洗完澡出門接著會友,去吃brunch。

房子對於我來說,幾乎只是一個晚上睡覺的地方。我很少打理自己的生活,完全不清楚自己有些什麼物品,只知道有不少。它們分散在房間不同的地方,有的可能在需要的時候想起,然後得翻牆倒櫃才能找到,有的可能永遠都想不起來。

我從不關心自己的經濟狀況,只要卡里有錢就好,也從沒有仔細算過有多少存款,更沒有什麼理財的概念。我的電腦桌面永遠像集市一般凌亂,各種文件雜亂無章的放著,根本無法分辨哪些是舊文檔,哪些是修改過的新文檔。我以為自己活得瀟灑快樂,但卻並沒感受到有那種發自內心的幸福感。後來我才意識到,那種看似忙碌的生活,不過是為了掩飾內心的空虛。

她那一句話讓我從一場絢麗和浮誇的夢中醒了過來,我含著淚花,無比清醒地感受著內心此刻的空虛和失落。外面的世界突然變得漆黑和寂靜,內心的空虛猶如迅猛生長的藤條枝葉,不停蔓延,直至占滿我的整個身軀。它成功地證明了自己的存在,讓我再也無法選擇忽視。

她是對的。外在世界不過是內在世界的體現,生活的混亂正是源於我內心的混亂。我以為可以逃避,但事與願違的是,自己又被拉回到那些複雜卻至關重要的問題:我是誰,我到底想要什麼?只是這一次,我沒有選擇對抗,也不再用強勢來掩飾脆弱,而是選擇臣服和面對,因為我想改變。

 

極簡生活案例丨捨棄絕不是扔幾件東西那麼簡單

改變

真正的改變是從2013年初開始的。有趣的是,這種改變最初並不是我的主觀選擇,而是由於環境的逼迫。當時,為了獲得充裕的時間去完善創業計劃,我辭去了工作。

時間是有了,可這樣做的直接結果就是斷了收入來源。為此,我不得不重新調整自己的生活來減少不必要的開支。房租無疑是北京生活很大的開支,於是我搬出原來住的房子,暫時住在朋友家多出來的一個小房間裡。面對如此有限的空間,我發現自己必須重新審視所擁有的物品。

於是,我下定決心準備花時間好好整理一下衣物和生活空間,為此,我還特地買來幾本關於整理的書, 心潮澎湃地研究了一番。等到真正開始動手清理的時候,我才發現捨棄絕不是扔幾件東西那麼簡單,而是一系列的內心變化:

從內在梳理,到與那個極度缺乏安全感的自我做鬥爭,再到放棄對物質世界的依賴,最後回歸自我並開始關注內在世界。我曾經以為改變必須是由內向外的,但其實,外在的行為改變可以反過來推動內在的成長和變化。

這在我身上得到了很好的體現,因為外在空間的整潔很大程度上促使我開始審視並整理自己的內在空間。儘管在扔的那一瞬間,我還無比糾結,但放下之後那種突然間由內而發的輕鬆感讓我歡喜得甚至都不願意回頭再看一眼,似乎丟在身後的不只是幾件衣服,而是那束縛我已久的包袱。

當然,等到再一次要扔的時候,我還是會經歷同樣的糾結和不舍,只是幾次來回之後,我發現自己居然變得很平靜了,甚至會因為戀上那種扔棄之後巨爽無比的感覺而扔上了癮。

極簡生活案例丨捨棄絕不是扔幾件東西那麼簡單

感悟

經過兩年的時間,這個新的「愛好」居然自然而然地發展成了一系列良好的生活習慣。現在家裡,衣櫃、書櫃、臥室、客廳全都井井有條,完全沒有隨意擺放的雜物。每一個物品都有其規定的所屬地方,而且每次使用完之後,我都會物歸原處,保持整個房間的乾淨整潔。 

之前讀《跑步聖經》的時候,作者在書中提到說,人的身體擁有獨立思考能力,當它因為運動而發生積極改變時,便會開始自動拒絕垃圾食品。我在自己身上也發現了同樣的效應,當我的生活因為整理變得規律和有條理時,整個人都在不自覺地朝著更好的方向不斷改變。這種強大的內在思考能力變成了一股積極的正向力量,在過去的兩年時間裡,把我徹徹底底變成了一個全新的自己。這是一種實實在在,深入骨髓,甚至可以稱為脫胎換骨的變化。

這種變化從空間整理開始,蔓延到飲食方式,作息習慣,社交生活等等。如今,我的財務狀況相比以前好了很多,不僅開始存錢理財,還多了幾個額外的收入來源。通過長期不斷的讀書和寫作,我完善了自己的知識結構,也慢慢梳理出了一條屬於自己的思想脈絡和人生哲學。

工作之餘,我把原來浪費在社交用於積攢人脈的時間用來旅行行走和培養不同的興趣愛好,兩年時間,我去了國內十幾個城市和六個國家,開始重新跳舞和練習書法,並且學會了打網球和潛水。總之,這種變化讓我感覺很踏實,品味到了一種簡單卻充實和滿足的生活滋味。

去年我為公司組織了一場關於登山的分享會,並邀請了幾位剛剛從非洲爬完吉力馬札羅的朋友來分享。他們的故事動人而精彩,不過讓我印象最為深刻的是他們為了減輕負重,一路走,一路扔的過程,其中有位嘉賓感嘆道,等他爬到山頂,打開背包,發現包里扔得只剩下水的那一刻,才恍然明白,原來生命所需是如此之少。

聽到這裡,我情不自禁地為這用六天艱辛磨練才換來的生命感悟而動容。現在我比以前更能明白他們當時的感受。回想過去的兩年,那其實就是一個不斷自省,做減法的過程。我發現,事物對我們的價值到底有多少,只有在失去的時候才能真正體現。很多東西,我們以為很重要,但除了失去時那一瞬間的不舍,對生活並沒有絲毫影響。事實上,我們並非真正需要它們,更多的只是一種心理上的依賴。

極簡生活案例丨捨棄絕不是扔幾件東西那麼簡單

極簡生活背後的邏輯

周國平在《生命的品質》一書的序言中寫到:"人來到世上,首先是一個生命。生命,原本是單純的。可是,人卻活得越來越複雜了。許多時候,我們不是作為生命在活,而是作為慾望、野心、身份、稱謂在活,不是為了生命在活,而是為了財富、權利、地位、名聲在活。這些社會堆積物遮蔽了生命,我們把它們看得比生命更重要,為之耗費一生的精力,不去聽也聽不見生命本身的聲音了。" 

在經歷了這一系列改變之後,我成為了極簡主義的信奉者。儘管蘋果的崛起和喬布斯的偶像化,把極簡主義之風推上了巔峰,使之成為很多文藝愛好者和設計師們的最愛,但對我來說,極簡主義不是一個用來炫耀和凸顯自我的標籤,而是一個徹徹底底的實用哲學。

去年,讀完《人類簡史》後,我明白了個道理:現代生活煩惱的根源之一就在於人類基因進化的速度遠遠跟不上外在環境變化的速度。過去這一百多年,我們的生活方式和物質環境發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可我們的大腦卻還停留在原始採集社會,僅僅只進化到了可以有效處理有限的個人財物和社會關係而已。

與那個時候相比,現代生活的複雜程度可以說是在呈幾何倍數增長:我們少則有幾百件物品,多則上千件,在實物之外,我們還要面對一個龐大的虛擬世界,儘管它不占物理空間,卻和實物一樣占據著我們的大腦;除了自己的小世界外,我們還得與外在無數的人和機構有著千絲萬縷的關聯,我們有限的時間也被一而再再而三得碎片化,方便處理各種實時信息和請求。

我們在忙著不斷給自己生活增加新的人和事物的時候,並沒有意識到這麼一件事情——你所有占有的東西,同時也在占有你。這絕不是一句心靈雞湯,而是有理有據的事實。在文字還沒有發明之前,所有的信息都得依靠人的大腦記憶,為了避免忘記,大腦便進化出了一個功能,叫做「rehearsal loop」,其作用就是讓一個沒有完成的任務在大腦中自動循環重複。

具體來說就是,如果一件事情得要等到將來某時刻才能完成的話,大腦就會利用這種rehearsal loop,間隔性地發出信號來提醒你,事情完成之後,大腦才會發出指令停止信號。這就是為什麼當事情沒完成的時候,我們總會感到焦慮和壓抑,甚至有種內疚感,就是因為rehearsal loop的存在。

同樣道理,為了防止我們忘記和丟失物品,大腦進化出類似機制去存儲相關信息。因此,任何所有物,不管是實體還是虛擬的,都會占用和消耗我們的心智,而且擁有的東西越多,越沒有條理,被占用的心智空間就越大。

極簡生活案例丨捨棄絕不是扔幾件東西那麼簡單

掌控自己的生活

事實上,極簡主義能夠讓我們重新獲得對人生的掌控權。最近幾年,自律這個話題受到越來越多的關注,隨之而來,興起了諸如跑步、早起、行動主義之類的群體。我曾經也參與過這樣的群體,並很驚奇地發現不管參與的是什麼,一段時間的堅持總能讓我更加的自信,人也隨之變得越來越積極和快樂。其實,不僅僅只是跑步和早起,任何一種積極習慣的堅持都能帶來同樣的主觀感受,那就是自我掌控力的增強。

一個人的自控能力越強,他就越積極和主動,生活也就不會因為缺乏自律而失控。主動和被動是完全不同的兩種心理狀態:當一個人發自內心地主動想去做某事的時候,他一定是愉悅並充滿激情和動力的,但若是被動而非心甘情願的話,這件事情便成了一種任務,內心就會產生牴觸和不快樂的情緒,而且還會有強烈的拖延傾向。

我們生活中大多數不悅之情都是源於被逼著或催著做那些自己並不願意但又不得不去做的事情,由此產生的焦慮和壓力則極大地降低了我們內心的幸福感。然而,這個世界上永遠都存在我們不想做但卻不得不做的事情,那麼,避免因此而產生焦慮和壓力的唯一辦法就是自律,因為一個人的自控力越強,就越能夠輕鬆調整內心狀態,把被動變成主動,消除牴觸情緒,從而避免因拖延而產生的心理壓力。

極簡主義本身就是一種自律,因為果斷捨去生命中那些無關緊要的人事物,保持生活簡潔有序並不是一件簡單的事情,需要擁有很強的自控力。一旦養成了極簡的生活習慣,那些被占有的心智空間就能被釋放出來,我們會因此感到輕鬆和自由,並且能把精力投入到更加重要且有意義的事物上。

極簡主義精神的體現不僅僅在於簡化物品和人際關係,還在於給生活留白。對我而言,極簡主義生活方式的另一個實用價值就是,能夠節省出來很多閒暇時間去發展自我。給生活留出足夠的閒暇時間對於一個人的精神和人格發展極其重要。

在希臘文中,「學校」一詞的意思就是閒暇。在希臘人看來,人必須有充裕的時間體驗和沉思,才能自由地發揮其心智能力。一個人若處於緊張、焦慮或者高壓的狀態下,便很難擁有創造力。從大腦的角度來解釋,創新就是儲存了不同信息的神經元在發生偶然且隨意的連接時產生了所謂的靈感和新想法,而這種情況只有在大腦放鬆的時候才能發生。

因此,給生活多留一些空白,不僅不會影響你的發展,而且會讓你因為更強的創造力和更輕鬆的心態而走得更遠。

作者Susan Kuang

微信 ID:susankuang2014

一個通過寫作來堅持獨立思考的八零後

極簡生活案例丨捨棄絕不是扔幾件東西那麼簡單

 

 

尾巴

文章後半段,關於極簡生活背後的邏輯的思考可能大家閱讀起來覺得有點複雜,裡面涉及了很多「大腦科學」「心理學」和「哲學」的知識,大家可以收藏這篇文章,後期隨著自己對生活的理解越來越強,對這篇文章的理解也會越深。

 

文章源自:https://mp.weixin.qq.com/s/57Te-zipNq0dK8QHHkK4Ig

歡迎投稿:爆料或者吐槽, 加入我們群組《我要爆料》,或者發郵件到我要爆料粉絲頁。我們會有專門記者,幫你編輯成為文章,發布到我們網站。

鍾意就快D Share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