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立法會選委界議員李浩然向政府提出書面質詢,關注近年流行的「盲盒」銷售模式可能存在賭博成分,並對未成年人產生影響,詢問政府會否完善規管框架。商務及經濟發展局局長丘應樺回應指,香港現行多條法例已保障消費者權益,商戶若以盲盒銷售時涉不良營商手法,即違反《商品說明條例》。
盲盒銷售模式引關注
李浩然在立法會書面質詢中指出,盲盒銷售模式引起消費者對權益及未成年人影響的關注。他提及有意見認為,消費者在盲盒銷售模式下,更傾向追求無法預先確認盲盒貨品內容帶來的刺激感及僥倖心理,而非貨品本身。他詢問政府有否評估盲盒銷售模式可能存在的賭博成分,會否研究參照歐盟國家、新加坡、中國等地規管盲盒銷售。李浩然亦關注境外售賣的盲盒可能涉及避稅及違禁品等風險,詢問當局會否加強規管。
政府引述 9 條法例作回應
丘應樺諮詢民政及青年事務局、衞生局、環境及生態局、保安局、財經事務及庫務局,以及香港海關後,作出綜合回覆。他指政府一直致力保障消費者權益,十分重視市面上銷售產品的安全。
就近年流行的盲盒,當局留意到其他司法管轄區包括內地,就相關銷售模式和產品安全等作出規管。丘應樺引述多達 9 條不同法例,指香港現時有不同法例保障消費者權益、打擊不良營商手法,亦有嚴格的進出口管制。
根據政府回覆,香港《商品說明條例》禁止商戶向消費者作出不良營商手法,包括虛假商品說明、具誤導性的遺漏、具威嚇性的營商行為、餌誘式廣告宣傳、先誘後轉銷售行為,以及不當地接受付款。該條例涵蓋貨品和服務,適用於實體及網上商戶的營商手法。
政府亦指出,以盲盒形式售賣藥物可能違反相關法例,並提醒市民購買藥物時應仔細閱讀相關資訊。同時《玩具及兒童產品安全條例》規定玩具必須附有清晰識別標記及雙語安全警告。危險品包括易燃物質則繼續受《危險品條例》規管,而食品無論包裝格式均須符合食品安全規例下的所有安全及標籤標準。
中國加強規管盲盒市場
中國方面,國家市場監督管理總局於 2023 年 6 月發布《盲盒經營活動規範指引(試行)》,列明禁止以盲盒形式銷售藥品、醫療器械、易燃易爆品等特定商品的負面清單,並對化妝品、食品等涉及公共衞生的產品作出限制。
2025 年 6 月 20 日,中國官方媒體《人民日報》發表評論,稱盲盒為「軟賭博」,呼籲加強規管未成年人購買盲盒的行為,建議採用實名認證及人臉識別等數碼保障措施。該評論刊登當日,盲盒龍頭企業 Pop Mart International Group 股價在香港下跌超過 6%,其他盲盒品牌如 Bloks Group 股價亦受影響。
香港盲盒市場規模
市場研究顯示,香港盲盒玩具市場於 2025 年估值達 104.9 億元,預計 2026 至 2033 年複合年增長率達 12.12%。盲盒以隨機購買的驚喜元素吸引消費者,近年在亞洲市場特別是東南亞新興經濟體迅速增長。
丘應樺表示,政府會密切留意不良營商手法的趨勢和各類物品相關安全標準的最新要求,從而制訂適切的應對策略,保障消費者權益和安全。
來源:政府新聞公報
分享到 :
最新影片

Follow 我們 :
鍾意就快D Share啦!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