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香港理工大學研究團隊成功研發新一代透明太陽能電池,可安裝在窗戶上發電,光能利用效率達 6.05%,刷新同類產品紀錄。這種智能窗戶既可發電又能隔熱,研究顯示在中國 9 成城市安裝後,每年可節省冷暖氣開支,商業化前景廣闊。
窗戶變身發電廠
想像一下,你家的窗戶除了採光,還能同時發電和隔熱。理大研發的半透明太陽能電池正是為此而設,可以無縫整合在窗戶、玻璃幕牆甚至溫室表面,在不影響透光和外觀的情況下持續發電。
這種技術最大挑戰是如何在「夠透明」和「夠發電」之間取得平衡。太透明就發不了多少電,太不透明又會影響採光和建築外觀。理大團隊研發的新型太陽能電池採用有機材料,可以選擇性吸收某些光線來發電,同時讓其他光線穿透,兼顧發電效能與美觀設計。
創新方法找出最佳材料
理大電機及電子工程學系李剛教授團隊,建立一套名為 FoMLUE 的新評估方法,可以快速篩選出最適合製作透明太陽能電池的材料。團隊測試多種材料組合後,找到表現最優異的配方。
以此配方製成的太陽能窗戶,發電效率創新高,其隔熱性能和耐用度亦較同類產品優勝。這項突破為未來在住宅大廈、商業大廈、新能源汽車和農業溫室等地方安裝太陽能窗戶鋪路。
夏天炎熱地區最適用
研究團隊特別分析這種太陽能窗戶在不同地區的慳錢效果。他們建立電腦模型,模擬太陽能窗戶的發電量,以及對室內冷暖氣用電量的影響。
團隊測試中國 371 個城市後發現,超過 9 成城市安裝這種窗戶後,全年可以減少用電和碳排放。研究更指出,夏天炎熱、冬天溫暖地區最適合安裝,因為窗戶的隔熱效果可以大幅減少冷氣用電,加上持續發電,這些地區每年每平方米可節省高達 1.43 GJ 能源。
有望數年內推出市場
李剛教授表示,太陽能窗戶是新興的太陽能應用,為建築物、汽車和溫室等領域開拓新可能。研究證實這種高效透明太陽能電池可在不同地區使用,能建造節能的智能窗戶,且不會影響建築設計,商業化前景相當樂觀。
展望未來,研究團隊會繼續改善太陽能電池的耐用度,並推動大面積生產技術,期望數年內可推出市場。理大在可再生能源研究領域擁有完整團隊,涵蓋系統設計、產品開發和控制裝置等專業範疇。研究成果已刊登於國際頂級科學期刊《Nature Communications》。
分享到 :
最新影片

Follow 我們 :
鍾意就快D Share啦!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