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隨著全球對太空資源依賴日益加深,太空已成為各國軍事競爭新戰場。俄羅斯今年勝利日閱兵期間,支持克里姆林宮黑客劫持一顆為烏克蘭提供電視服務軌道衛星,強制播放莫斯科閱兵畫面。這次網絡攻擊展示 21 世紀戰爭已不再局限於陸、海、空三大領域,網絡空間和外太空同樣成為戰場。多國正積極開發能夠攻擊衛星軌道武器,包括反衛星導彈、雷射武器及網絡攻擊手段,令太空軍事化趨勢愈加明顯。
網絡攻擊成衛星新威脅
黑客無需發射一發子彈就能重創衛星系統,只需針對衛星保安軟件或干擾其與地球通訊能力。一旦衛星通訊能力被阻礙,將造成重大干擾,特別是 GPS 系統失效會引起社會大規模混亂。
目前超過 12,000 顆運作中衛星環繞地球,除在廣播通訊方面發揮關鍵作用,也支援軍事行動、GPS 等導航系統、情報收集和經濟供應鏈。黑客通常尋找支援衛星或控制其與地球通訊軟件或硬件最薄弱環節。2022 年俄軍入侵烏克蘭時,針對烏克蘭政府和軍方使用美國衛星公司 Viasat 發動攻擊,黑客使用惡意軟件感染數萬個數據機,造成歐洲大範圍斷線。
反衛星武器技術多元化發展
各國正投入大量資源開發多種反衛星武器技術。傳統動能攔截武器透過直接撞擊摧毀目標衛星,但會產生大量太空垃圾。新興定向能武器如雷射系統,能夠精確攻擊衛星感應器或太陽能板,避免產生碎片。電子戰技術則透過干擾或劫持衛星通訊,令其失去功能。
美國太空軍 (U.S. Space Force) 近年大幅增加預算,專注開發防禦性反衛星能力,並正進行史上最大規模演習「Resolute Space 2025」,超過 700 名太空部隊成員參與,測試軌道戰、電磁戰和網絡戰等能力。俄羅斯則被指控測試可機動「殺手衛星」,能夠接近並攻擊其他衛星。中國亦積極發展反衛星技術,2007 年成功擊毀一顆廢棄衛星,展示其太空武器能力。
俄羅斯研發核太空武器引發警報
國家安全官員指出,俄羅斯正在研發一種以核能為基礎太空武器,期望能一次摧毀幾乎所有低地球軌道衛星。這種武器結合物理攻擊和核組件,物理攻擊會向外擴散摧毀更多衛星,而核組件則用來燒毀衛星電子系統。
這種武器如果部署,將違反禁止在太空放置大規模殺傷性武器國際條約。分析認為,此類反衛星核武器將標誌著太空時代終結,形同太空版古巴導彈危機。被懷疑與俄羅斯核反衛星武器計劃有關神秘衛星 Cosmos 2553 近期出現失控旋轉,顯示可能已不再運作。
太空垃圾問題雪上加霜
反衛星武器測試加劇太空垃圾問題。目前地球軌道已有超過 3 萬塊可追蹤太空碎片,對在軌衛星構成威脅。每次衛星被摧毀都會產生數千塊新碎片,形成連鎖效應,可能令整個軌道區域變得無法使用。
國際太空站 (International Space Station) 及其他載人太空任務經常需要調整軌道以避開太空垃圾。商業衛星營運商如 SpaceX 的 Starlink 網絡亦面臨碰撞風險增加挑戰,保險公司已開始將太空衝突風險納入考慮,令衛星保險費用上升。
月球開採引發新一輪競爭
月球和小行星上發現貴重礦物和其他材料,可能引發未來衝突,各國都希望開發新技術和能源。美國太空總署 NASA 近期宣布計劃向月球發送小型核反應爐,期望能搶在中國或俄羅斯之前完成這項任務。
月球富含被稱為氦-3 物質,科學家相信可用於核聚變產生大量能源。雖然這項技術仍需數十年才能實現,但控制月球可能決定哪些國家成為超級大國。中國和俄羅斯已宣布在未來幾年在月球建立核電廠計劃,而美國正規劃月球和火星任務。
國際法律框架亟需完善
現行《外太空條約》(Outer Space Treaty) 於 1967 年簽署,禁止在太空部署大規模殺傷性武器,但對常規武器並無明確限制。中國表示反對任何地外軍備競賽,指責美國威脅軍事化最後疆界。
聯合國和平利用外層空間委員會 (COPUOS) 正努力推動制定太空活動負責任行為規範。然而,各國對何謂「負責任行為」仍存在分歧,令國際合作面臨挑戰。雖則中美存在貿易緊張關係,中國國家航天局近期宣布,將允許包括美國在內 6 個國家科學家研究其收集月球岩石樣本。
太空戰爭已從科幻小說變成現實威脅。隨著各國爭奪太空主導權和月球資源,預料未來將見證更多太空軍事化發展。國際社會需要盡快建立新太空行為準則和管控機制,防止太空軍備競賽失控,確保外太空不會成為無法挽回戰場。
來源:Fast Company
分享到 :
最新影片

Follow 我們 :
鍾意就快D Share啦!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