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市青浦區的白鶴鎮,在一千多年的宋朝時期,
還有一個響亮的名字——青龍鎮。
根據《資治通鑑》等史料記載,
在唐宋時期,青龍鎮是東南地區重要的對外貿易港口,
後來因為江河改道,青龍鎮港口功能喪失,才逐漸沒落消失在歷史的長河中。
從2009年開始,上海博物館為了研究青龍鎮的歷史,
派出了一支考古隊進行考古勘探和發掘。
當考古隊清理到古鎮遺址西南部時,無意中發現了一口被土填滿的古井,
根據露出的井口,考古隊初步推斷這是一口宋代的水井,距今已有一千多年歷史。
考古隊將井中填土全部清理乾淨之後,
一座磚石結構的宋代古井展現在人們的眼前,
整座水井深超過5米,井邊的磚石上還刻有工匠的名字。
水井被清理乾淨之後,地下水又開始從井底往上冒,
隔著一段距離也能聽到從井底傳來的“叮叮咚咚”的聲響,
好像有人在敲鼓的聲音一樣。
考古專家介紹說,宋代古井很常見,但是大部分是土井,
像這樣全部用磚石砌成的比較少見,一般只出現在寺院或者官府之內。
通過查閱史料,考古隊發現,在青龍鎮確實曾經存在過一座寺院,名叫隆平寺。
從2010到2016年,考古隊耗時六年時間,
終於找到了隆平寺遺址以及寺中佛塔的地宮的位置。
隆平寺佛塔遺址佔地面積超過一千平方米,
是一座完整的八角形磚石結構佛塔,
在佛塔正中下面五米的位置,考古隊如願以償發掘到了地宮。
隆平寺塔基發現了保存完整的地宮,隆平寺塔地宮為仿塔結構,
平面呈長方形,東西長1.48米,南北寬1.2米,高1.42米。
下為三層磚疊澀砌出須彌座,中間束腰,
地宮主體為直壁,東、西、南三面各砌有火焰形壼門,
頂部用磚疊澀封口,上蓋一梯形覆石。
打開地宮後,首先映入眼簾的就是鋪滿地面的各種錢幣,
經過清理有一萬多枚,年代從漢朝一直延續到宋代。
地宮中最重要的文物就是一尊寶函,共分四層,
由外到裡分別是木函、鐵函、木貼金函、銀函。
在寶函的最裡層,考古隊員發現了一個銅瓶,
瓶內裝有4顆圓珠,其中3顆為水晶質,
它們應當就是佛教聖物舍利子,
這一發現也與文獻中關於隆平寺塔“中藏舍利”的記載相符。
專家表示:
隆平寺的發掘,是確定青龍鎮遺址位置的一個關鍵性地標,
對於青龍鎮的市鎮佈局研究有重要價值。
鍾意就快D Share啦!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