身體不舒服
有疑問找醫生是沒錯
但有些「病」的確沒必要太過緊張
更不要被小廣告嚇得病急亂投醫
今天,小康妹兒就來給您梳理梳理
到底哪些「病」不算「病」?
痔瘡:幾乎人人都有
俗話說「十人九痔」。
據調查,25歲以上的人群,70%~80%有痔瘡;40~50歲的人群,90%有痔瘡。
痔瘡其實就是「血管性肛管墊」。排便困難、排便次數過多或過少、久坐的人,都容易引發痔瘡。主要有出血、脫垂、疼痛、肛門異物感等症狀。
一般來說,本身「火旺」體質的,飲食不當、熬夜而「上火」或脾虛體弱的人較容易長出痔瘡。
只有出現合併出血、肛脫垂、疼痛等症狀時,才能稱為病。如果確實已影響工作、生活時,才需要治療。只要平時無症狀,完全可以不用治療。
甲狀腺結節:95%都是良性
近年來,查出甲狀腺結節的人越來越多,主要是因為B超技術的進步,連3毫米的結節都可以看到。
一旦體檢發現結節,不少人怕其變為甲狀腺癌都會選擇動刀。
其實甲狀腺癌更傾向於從正常甲狀腺直接發展而來,而不是像日常大家所認為的,先變成良性結節,再進一步演變成甲狀腺癌。
事實上,1厘米以下的「甲狀腺結節」都不必擔心,絕大多數是良性的,更不會變成「甲狀腺癌」。只要適度隨訪觀察即可。
前列腺炎:無礙生活就不用管
前列腺炎是男性泌尿系統中最常見的一種疾病。因為是隱私部位,很多人覺得難以啟齒,常會選擇去一些「低調」的小診所就診。
但事實上,大多數慢性前列腺炎不用專門治療。
慢性前列腺炎患者中,只有不到10%由感染引起,大多數病因並不十分明確。慢性炎症在身體各部位都有,就像關節炎一樣,沒有嚴重症狀,不必過分擔心。
如果沒有明顯尿頻、尿急、尿痛等症狀,可通過定期查體,避免久坐,多參加運動,杜絕辛辣飲食等方式緩解。
骨刺:人體的一種自我保護
骨刺,其實就是骨質增生,是人體的一種自我保護反應。骨刺會長在各種地方,比如頸椎、腰椎、膝關節等處。
骨刺並不是引發疼痛的原因,一般情況下不需要治療,要治的話就只能治引起骨刺的原發病——骨性關節炎。
如果只是體檢發現的骨刺,生活中並無不適症狀,不痛不難受,就不用緊張。但如果因為骨刺,引起了骨性關節炎,那就需要進一步治療。
另外提醒大家,天氣漸涼,關節遇冷易感疼痛,要注意保暖。
心臟早搏:沒症狀不用治療
心臟在正常跳動時,如果提前出現一些跳動,就像是演奏舞曲節奏亂了點,這種情況被稱為「心臟早搏」。
小康妹兒之前採訪 成都市第二人民醫院 心血管內一科主任醫師 劉劍雄 時,劉醫生說道:「許多人都有過早搏的經歷,但這種症狀更容易在65歲以上的老人和高血壓患者身上出現。甲狀腺功能亢進、內分泌失調等也會引起早搏。」
正常健康人群也可能在情緒激動、勞累、驚恐、熬夜、失眠、喝濃茶、濃咖啡、酒之後誘發早搏。一般來說無傷大雅,無需用藥。
劉醫生認為,大多數早搏無需特殊治療,只有在它誘發了一些病變之後,才會考慮用藥。畢竟是藥三分毒,有可能你偶爾早搏沒事兒,吃藥反而吃出問題來了。
慢性淺表性胃炎:就是消化不良
據調查顯示,慢性淺表性胃炎的檢出率達80%-90%。在醫院,只要你接受胃鏡檢查,幾乎無一例外會得到這麼一個最輕級別的診斷:慢性淺表性胃炎。
幾乎大多數人都有慢性淺表性胃炎。胃鏡報告中的很多慢性淺表性胃炎,只是功能性消化不良或非潰瘍性消化不良,並不是胃黏膜真的有了慢性炎症,完全不需要治療。
如果飯後出現飽脹、消化不良,吃點多酶片、多種益生菌即可緩解,並不需要擔心。
還有不少女性朋友做了婦檢
拿到報告後
發現自己得了超嚴重的「病」
各種忐忑不安、心急如焚……
1
宮頸糜爛
很多女性一聽到「糜爛」就憂心忡忡,其實宮頸糜爛並不是真正意義上的糜爛,只是慢性宮頸炎的一種表現形式。
過去,由於錯誤認識,它一度被當做一種病理現象,但如今,醫學界對宮頸糜爛重新定義,認為這根本不是個病。
國外已經取消了「宮頸糜爛」一詞,「宮頸糜爛」已不再出現在婦科教材中,取而代之的是「宮頸柱狀上皮異位」是正常的生理現象。
作為一種正常生理變化,去體檢的女性十有八九都會診出「宮頸糜爛」,不需要過分恐慌,更沒必要將它與宮頸癌聯繫在一起,注意每年定期進行宮頸的防癌篩查即可。
若是影響正常性生活與生育的,可到正規醫院進行物理治療。
2
乳腺增生
乳腺增生是屬於良性的增生異變,一般是不會增加癌變的幾率。只有病理活檢上證實的非典型增生會導致癌症的幾率增高,才算是癌前病變。
不過要注意乳腺增生可掩蓋乳腺癌的早期症狀如乳房腫塊,所以定期體檢就可以了,暫時不用處理。
3
子宮肌瘤
「子宮肌瘤」多數是良性的。
子宮肌瘤也是婦科體檢的「常客」,幾乎三分之一的媽媽級人物都會遇到。有些小肌瘤不但沒有任何症狀,甚至連婦科檢查也難以覺察,偶爾做B超才發現。
如果肌瘤比較小,患者無明顯症狀,而且查過肌瘤無惡變徵象,只要定期隨診觀察即可。一旦子宮肌瘤的數量或者大小超過一定標準,醫生才會建議手術切除。
另外諸如盆腔積液、
單純性肝囊腫、飛蚊症等
也都是屬於不用太多擔心的「病」
最重要的是要去正規醫院檢查
聽醫囑行事哦!
鍾意就快D Share啦!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