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俄羅斯政府近日針對從國外返回的流動用戶實施最長 24 小時流動互聯網封鎖。官方稱此舉目標是防止烏克蘭無人機利用俄羅斯 SIM 卡進行導航。
自動檢測漫遊並暫停服務
俄羅斯數碼發展部表示,SIM 卡若在連接外國網絡後再次接入俄羅斯本地網絡,會被自動禁用,直至用戶確認其屬於真實用戶而非無人裝置。用戶可通過驗證碼認證或致電營運商客服等方式提前恢復網絡。這一系統基於網絡層面自動檢測漫遊行為,並在裝置重新認證本國營運商網絡時暫時隔離流量。官方將這一措施描述為「安全緩衝區」,防止 SIM 卡被集成進「敵對的遠程操控裝置」。
邊境地區居民受意外影響
該措施在邊境地區造成了意外干擾。由於訊號重疊,許多當地用戶的裝置常常自動切換至外國營運商網絡,結果即使未實際跨境也失去了服務。官方建議居民關閉自動漫遊功能並手動鎖定至國內營運商以避免被系統誤判。連接性問題在莫斯科與哈薩克之間的烏里揚諾夫斯克地區尤為突出,自今年秋季因無人機襲擊變電站和燃料庫以來,當地流動數據受限情況屢見不鮮。
聯邦政府統一管控電信網絡
地方官員稱這一措施是由莫斯科下達,只有聯邦政府有權解除。地區領導人在公開聲明中強調,這屬於戰爭期間的必要措施,限制將持續至「威脅被徹底消除」。這一「斷網」政策也是俄羅斯強化由聯邦安全局(FSB)統一管控電信網絡努力的一部分。相關立法修訂案若通過,將賦予 FSB 在出現「新興威脅」時有權直接下令中斷服務,無需通過民用監管部門。
部分服務仍可連接但有限制
雖然封鎖期間許多大型服務平台(如 Yandex、VKontakte、Odnoklassniki、Gosuslugi 及 Ozon、Wildberries 等電商)仍可連接,但一些獨立服務和加密訊息應用則遭遇限速或臨時封鎖。今年早些時候,政府還宣佈將限制 Telegram、WhatsApp 等平台的語音通話功能,以打擊數碼詐騙,但這與其他戰時措施同步進行。
技術依據受質疑
電信分析師與數碼權利團體對該政策的技術依據提出質疑,指出大部分烏克蘭無人機實際上依賴 GPS、GLONASS 或內部導航系統,而非流動網絡。Access Now 等組織認為,這一舉措更多的是地方官員表忠心的象徵而非真正的反無人機防禦手段。自 5 月以來,俄羅斯多地在遭受無人機襲擊後將切斷流動網絡作為首要應急措施,能源設施、機場和被認定為「戰略設施」的工業園區附近經常出現局部網絡中斷。
這些措施意味著全國通訊網絡正日益處於國家直接監管之下。當前返回俄羅斯的旅客仍將面臨自動斷網及用戶核查等待期,這也反映出俄政府在戰時不斷強化對數碼通訊的管控新趨勢。
資料來源:cnBeta
分享到 :
最新影片
Follow 我們 :
|
鍾意就快D Share啦!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