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根據 Omdia《智能手機型號市場追蹤 2025 年第二季度》報告,智能手機配備的鏡頭數量正呈下降趨勢。2025 年第二季度全球出貨的智能手機,平均配備 3.19 個攝影鏡頭,較去年同期的 3.37 個下降,這變化主要源於後置鏡頭數量減少。
多攝競賽時代結束
自多攝影鏡頭配置面世後,智能手機廠商曾陷入鏡頭數量的競賽。由低階至高階手機,廠商都紛紛配備三鏡頭、四鏡頭,甚至出現誇張的五鏡頭配置。實際上,很多產品的副鏡頭只是用來湊數,例如 200 萬像素的黑白鏡頭比比皆是,並不能帶來實際使用體驗的提升。隨著用戶和市場回歸理智,廠商意識到堆砌多鏡頭沒有用處,不如將機内空間留給電池等更實用的配置。
鏡頭數量持續下降
2025 年第二季度,智能手機後置攝影鏡頭的平均數量降至 2.18 個,低於去年同期的 2.37 個。自 2021 年第一季度達到 2.89 個的峰值後,已連續 13 個季度下降。從出貨量佔比來看,雙後置鏡頭手機佔 41%,三鏡頭佔 36%,而單鏡頭機款的佔比則提升至 21%。Apple iPhone 16e 和 Samsung Galaxy S25 Edge 等新產品的發佈,帶動了單鏡頭機款的增長。
解像度成新優先指標
雖然攝影鏡頭數量下降,但解像度卻不斷提升。鏡頭數量曾是手機的主要賣點,如今正被更高解像度取代,成為廠商新的優先指標。在 2025 年第二季度,5,000 萬像素級別的攝影鏡頭佔總出貨量 58%,而超過 1 億像素的感光元件佔比亦有 9%。相比之下,低於 1,500 萬像素的攝影鏡頭佔比降至 12%,較五年前的 54% 大幅下降。
AI 攝影推動趨勢
Omdia 高級研究經理 Jusy Hong 表示:「減少攝影鏡頭數量,除了能降低成本,也能為更大容量的電池騰出空間。隨著 AI 攝影技術發展,攝影鏡頭的數量將持續下降。」這一轉變也將影響組件需求。Omdia 預測,因應鏡頭數量下降的趨勢,2025 年全球智能手機 CMOS 影像感光元件的需求將按年下降 4.3%,達到 41.9 億個。
廠商策略調整方向
智能手機製造商正從追求鏡頭數量,轉向提升每個感光元件的能力,並更加重視計算攝影、影像品質和能源效率。對製造商而言,減少鏡頭數量也能簡化設計,為更大容量的電池或其他組件騰出更多機內空間。高階手機如 iPhone 16 Pro、Galaxy S25 Ultra、Pixel 10 Pro 和 Xiaomi 15 Ultra 等,仍會維持最少三個後置攝影鏡頭的配置,但中階和入門級產品則明顯減少了鏡頭數量。
資料來源:cnBeta
分享到 :
最新影片

Follow 我們 :
鍾意就快D Share啦!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