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美國一項新研究發現,在廁所使用手機可能增加患上痔瘡的風險。研究人員調查 3,000 名成年人的如廁習慣,發現經常在廁所使用手機的人,出現痔瘡症狀的機率明顯較高。專家指出,長時間坐在馬桶上會增加肛門周圍血管的壓力,而手機分散注意力則會延長如廁時間。醫生建議如廁時間應控制在 10 分鐘內,並避免攜帶電子裝置進入廁所。
研究發現手機使用與痔瘡有關聯
德州大學西南醫學中心 (UT Southwestern Medical Center) 研究團隊分析 3,162 名成年人資料,發現在廁所使用手機與痔瘡症狀存在顯著關聯。研究中,超過一半受訪者承認會在如廁時使用手機,其中約 17% 的人每次如廁都會使用手機。
結果顯示,經常在廁所使用手機的人出現痔瘡症狀的可能性增加 1.5 倍。這些症狀包括肛門疼痛、瘙癢、出血和腫脹。研究亦發現,年輕人較容易在廁所使用手機,男性比女性更常有此習慣。
長時間如廁增加血管壓力
主要研究員 Saurabh Sethi 醫生解釋,長時間坐在馬桶上會對肛門周圍血管造成額外壓力。馬桶設計本身會讓重力對下半身血液循環產生不良影響,而使用手機則進一步延長維持這種不健康姿勢的時間。
當人們專注於手機螢幕時,往往會失去時間感,原本只需數分鐘的如廁過程可能延長至 15 至 20 分鐘。這種長時間坐姿會導致肛門周圍靜脈血液滯留,增加血管壁壓力,最終可能形成痔瘡。
專家建議改變如廁習慣
醫學專家建議,健康如廁時間應控制在 5 至 10 分鐘內。為避免在廁所使用手機的誘惑,建議將手機留在廁所外,或設定時間提醒。
專家亦建議保持良好排便習慣,包括多攝取纖維、充足飲水及定期運動。若已出現痔瘡症狀,應及早求醫,避免情況惡化。
數碼時代的健康挑戰
這項研究反映現代人過度依賴手機所帶來的健康風險。隨着智能手機普及,人們在各種場合都習慣使用手機,包括在應專注生理需求的如廁時間。專家預期,隨着數碼裝置使用時間持續增加,相關健康問題或會更為普遍。痔瘡是常見疾病,每年在美國造成近400萬次醫生診症,醫療費用超過8億美元。雖然痔瘡通常不會危及生命,但可能引起疼痛、痕癢和出血,嚴重影響生活質素。
來源:Fast company
分享到 :
最新影片

Follow 我們 :
鍾意就快D Share啦!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