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微軟 AI for Good 團隊近日發布一項最新研究報告,揭示人類在辨識 AI 生成圖像方面的平均成功率僅達 62%,僅略高於隨機猜測的 50% 水平。此發現凸顯 AI 技術快速進化下,人類感知能力的局限性,並引發對數位內容真實性之憂慮。
這項全球性研究匯集超過 1 萬 2500 名參與者,進行總計 28 萬 7000 次圖像評估。研究結果顯示,參與者在識別 AI 生成的假人像時相對容易成功,但當面對自然景觀或城市景觀等類型圖像時,成功率則大幅下滑至59% 至 61%。研究人員分析指出,這主要是因為在缺乏明顯圖像瑕疵或風格線索的情況下,人類難以準確區分真實與 AI 生成內容。
為確保研究的客觀性,團隊刻意避免僅選用高度欺騙性的圖像樣本。參與者透過一款名為「真實或偽造」的測驗遊戲進行評估,這些圖像皆模擬日常網路生活中可能遇到的情境。報告進一步解釋,人類較擅長辨識 AI生成的人像,原因在於人類天生具備強大的面部識別能力,能察覺 AI 肖像中的細微異常,例如不自然的表情或比例失調。
值得注意的是,研究中微軟自家開發的 AI 檢測工具展現優異效能,在識別真實與 AI 生成圖像方面的成功率超過 95%,遠高於人類表現。這項工具的應用不僅驗證了技術輔助的潛力,也強調了人工智慧在內容驗證領域的優勢。基於研究結論,微軟呼籲業界加速開發透明度工具,例如數位水印及強大 AI 檢測系統,以因應 AI 生成內容可能引發的假訊息風險。團隊表示,此類工具不僅能提升公眾辨識能力,還可強化數位生態的信任基礎,避免 AI 濫用導致社會混亂。
相關文章:
慎用 ChatGPT 作心理治療 Sam Altman: AI 對話缺乏私隱或披露私密內容 Microsoft 希望改善 Windows 11 緩慢問題 加入新功能自動收集測試版用戶回報 Meta 超級智能團隊曝光 一半成員為華人 超過七成擁有博士學位
分享到 :
最新影片

Follow 我們 :
本文作轉載及備份之用 來源 source: http://unwire.hk
鍾意就快D Share啦!
|
|